39

浙江急救担保圈危机 多地财政出资扑火

2012年08月02日 07:4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龙婧 金柳

  为应对日益蔓延的民营企业担保链危机,浙江各地政府纷纷启动转贷应急资金池,以解企业燃眉之急。

  转贷应急资金池,是指由政府财政出资成立专项基金,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维持银行信贷和资金周转,避免银行抽贷、停贷引发企业资金链危机。目前已有杭州、温州、宁波、金华等地的多个区县市陆续启动转贷应急专项基金。

  此前,中江控股、天煜建设卷入非法集资案导致了各大银行对浙江民企集中催收贷款。催贷的压力沿着民企间的联保互保网络蔓延,引发大面积的企业资金链危机。杭州地区600家知名民营企业被迫联名上书向浙江省政府紧急求助。

  与企业金融危机相伴的是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和银行不良贷款急升。7月22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浙江的GDP增长速度低于全国的7.8%平均数。地方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作为当地经济柱石的民营工商业群体。

  但这种实际上以地方财政资金和政府信用为企业提供商业担保的做法,也引发争议。

  萧山:5个工作日内给钱

  杭山的萧山区再次设立了5亿元的政府应急专项资金,用于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资金周转。从2011年10月到今年6月,这项资金已经为中小企业办理82笔应急款项,累计周转资金15亿元。

  “这5个多亿全部由区财政出资,政府一次性定额向企业收取费用;使用政府应急资金超过约定天数的,区财政局将按实际使用天数收取费用。”据萧山区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说。

  萧山区成立了专门办公室管理政府应急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局牵头,人民银行萧山支行、区经发局、区法院、区公安分局、区劳动保障局、区建设局等部门及各镇街场、管委会派专人负责相关工作。

  根据萧山区发布的《区政府应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2010年区百强企业、优势成长型企业、苗子型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区内注册资金在800万以上,且单笔转贷资金在300万元以上的工商企业。使用条件主要为在当地银行的贷款转贷,经贷款行审核,符合转贷条件并由贷款行出具转贷承诺书。

  “帮扶对象必须是萧山本区的企业,必须是在本区银行的贷款转贷。”萧山区经信局负责资金的洪科长对本报记者解释,萧山辖区外的企业,或是本区企业在区外银行的贷款,都不适用这个转贷资金池,因为这超出了区政府能掌控的范围。

  所有申请转贷资金的企业,在资质上必须有他所在镇政府出具的证明以及领导签名,而且,企业必须拿出贷款行有行长签名的转贷承诺书,层层审核后,区正财局再发出信用查证函,才能动用这个资金。

  对申请企业的审核有多道程序,包括审查企业是否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转型升级等要求、有无被查封等经济纠纷诉讼案件、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否有赌博、欠薪等不良品行记录等。

  萧山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在收到区财政发出的信用查证函后,要在24小时内进行审核,确保在5个工作日内将应急专项资金贷出。

  洪科长介绍说,为保证资金的安全,专项基金是由政府和银行“无缝对接”,即政府专门给基金设立了一个专门账号,如果企业审查通过,政府会直接将钱款转入银行,银行放贷后,贷出资金则直接流入专用账号中,来去都不经过企业。

  管理办法规定,一旦由于企业或银行因素导致转贷未成功或专项资金无法及时收回的,区政府和人行萧山支行将追究企业及银行的相关责任,各镇街场、管委会要负责追偿专项资金,“如应急资金无法偿还,各镇街场、管委会财政承担50%损失”。

  温州:官民齐办应急基金

  转贷资金池的模式已经被浙江各地纷纷效仿,除杭州萧山外,温州、宁波、台州、诸暨、金华、兰溪、衢州、瑞安、湖州等地也都设立了转贷救急专项资金。

  民间基金活跃的湖州长兴,县政府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招商银行(9.96,-0.01,-0.10%)湖州长兴支行按1∶1的信贷规模配套,共同组成1亿元的用于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专项周转金。

  “周转资金是用来解决资产规模在3000万元以下、有后续还贷能力的中小微企业在贷款到期时的还款资金困难。”长兴县经信委人士介绍说,“单笔短期周转金不超过200万元,期限不超过15天,利率为银行基准利率上浮10%。”

  长兴县的贷款周转金第一笔发放于2011年11月30日,截至2012年6月20日,共发放68笔,合计1.014亿元,其中收回62笔,共计0.951亿元。未收回的6笔中5笔为近期发放,只有1笔90万元的周转金为超限未收回。

  瑞安市除了市政府设立5亿元转贷资金外,市里3家小额贷款公司联合设立总额为1000万元的小微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用来帮助小微企业缓解续贷周转难。

  去年秋天发生“老板跑路潮” 的温州,市政府设立规模为10亿元的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

  这笔资金重点帮助的对象是那些主营业务稳定,因对外提供担保、履行担保义务而引发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因融资余额较大,在多家银行融资且担保链复杂,易引发连锁反应,对行业及温州龙头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

  按规定,企业使用应急专项资金的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同期应急转贷总额原则上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与萧山等地不同的是,在温州,除了政府出资外,还由民间金融机构成立了各种类似专项转贷资金的“过渡资金”,参与对企业界的救助。比如温州中安担保集团筹集了10亿元民间资本服务基金。这笔临时转贷周转金的申请者,是在建设银行(4.01,0.01,0.25%)温州分行、工商银行(3.78,0.01,0.27%)温州分行开户的企业,申请条件基本上与政府的财政临时转贷周转金相同,临时用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天。

  一些行业商会也设立互助基金,帮助企业应急转贷。据市经信委不完全统计,目前温州市金属行业协会、市橡胶商会、市家具商会、市服装

  商会等行业协会,已累计发放了30多笔应急转贷资金,资金近1亿元。

  “但我们民间资金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企业拿不到银行的转贷确认书。我们根本不敢把钱放出去。”一家专做给企业转贷的温州担保公司向本报记者说,政府成立的专项资金,有个隐形优势,就是用了政府的“过桥款”,银行不敢不续贷。但作为民间资金,企业没有政府在背后协调,银行不一定买你的账。

  由地方财政出资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信贷,在浙江省内早已有先例。2008年金融危机时,杭州的萧山及余杭区政府就曾分别安排5亿和2亿政府应急专项资金,用以转贷企业。

  2008年10月,义乌市政府曾设立风险企业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成立帮扶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办公室,筹措了2亿元应急还贷周转资金帮扶企业。

  义乌市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当时这2亿元专项资金为106家企业提供了353笔累计37.8亿元还贷周转资金,避免了义乌众多企业资金链断裂和金融机构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

  也正因为如此,今年义乌没有出现浙江许多地方民间借贷利率高企、企业主接连“跑路”的情况。在温州老板跑路潮发生的去年年底,义乌的帮扶办因完成帮扶解困的使命而撤销。

  “两害相权”之争

  但这种实际上以政府信用为企业提供商业担保的方法也引发争议。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冬介绍说,在我国的《担保法》规定,政府机关不得为保证人,只有经国务院批准,为适用外国政府和经济组织进行转贷的除外。“从这一点来说,用政府资金来帮助企业转贷是跟国家法律相冲突的。”

  “如果出手够快,转贷应急资金是防止浙江民营企业担保危机大范围内辐射的有效的、相对低成本的办法。”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说,转贷应急资金具有地方特色。浙江经济是块状集群经济,同一地区的企业都生产同一类产品,因为人脉、地缘等原因,担保关系千丝万缕错综复杂,一旦出现问题波及面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和作为债权人的银行都很关键。转贷应急资金就是在一场火灾还是小火苗的时候灭火的水。

  “缺点是这种类似于政府担保的非常规做法,边界很难确定,会给政府带来风险。”不过他认为,“两害相权取其轻,政府不作为将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为防范地方财政的风险,浙江的诸暨、嘉兴、上虞等地采取将财政性存款存入选中的合作银行,让银行以约定的存贷比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将财政资助转换为银行信贷,银行自担风险,以此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但有学界人士指出,这一做法可能会让合作银行承担额外的风险。

  “虽然各地文件都规定,只有符合资质的企业,银行才能放贷。但被列入可放贷名单的企业却主要由政府部门考察拟定,”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说,“银行贷款应该是市场行为,如果政府拟定的符合资质名单标准,低于银行风控部门的评估标准,那么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就会有增加的风险。”

  为此,本报记者对比浙江各地实施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的政府文件发现,至少嘉兴和上虞的两地政府,规定将由地方财政对银行承办专项信用贷款的损账作出财政补偿。

  去年10月11日,上虞市政府下发的《上虞市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操作管理办法》规定,承办信贷的银行自行承担贷款风险。而在放贷率达到60%的前提下,银行一旦出现损失,上虞市级财政将对贷款本金损失部分提供最高比例为50%的补助,单笔最高限额为50万元,年累计补助不超过200万元。

  嘉兴市财政局也在去年9月下发的文件中规定,按照比例将补偿最多不超过40%的信贷损账。

  “从根本上来说,这表示嘉兴和上虞政府对贷款企业承担了部分的担保和抵押,”奚君羊认为,“财政资金都是纳税人的钱。虽然财政补助的额度很小,但其本质上模糊了行政和市场的边界。”

  “有时候,有效的手段是会跟国家政策略微有些冲突,”浙江某区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对本报记者承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各区搞各区,没有出台统一政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