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突出重围 股市呼唤自身优势

2012年06月22日 08:29  华夏时报微博

  古月

  上周,海外市场艳阳高照。因为希腊选举落听,紧缩派略占上风,加之美联储推出QE3的风声越刮越响,多头一片凯歌,乘胜发动反攻。与此同时,中国内地股市却依然低迷,不仅没有借势向上突破,相反,却如病夫走路一般,趔趔趄趄,多次向下击穿2300点,上周五甚至还创出2253.79点的近期新低。

  A股之持续低迷,仅从成交量就可见一斑。

  最近两周,沪深两市成交相加,始终保持在1200亿左右,一直未能有效放大。股谚云:量在价先。既然不能放量,说明资金一直不愿进场。资金不进场,靠存量资金很难高举高打,所以,指数陷入低迷就不难理解。

  有人说,目前资金入市的意愿已降入冰点。这一点,也为中金公司的研究所证明。中金报告指出,目前测算的A股证券客户保证金连续7个月低于8000亿元,明显低于2008年至今1万亿的均值。今年1月份客户保证金余额在6900亿元左右,与2008年12月份的水平基本一致。同时从A 股股票账户数情况来看,今年4、5月份的日均新增账户数只有1.88万,已经低于2008年12月份的2.05万户,为2006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

  从某种意义说,客户保证金的长期低迷和新增账户数创出新低,说明投资者接近绝望,市场底已出现。其实,目前的A股,岂止市场底已现,就是所谓的估值底、政策底也早已显现。

  如果将汇金、中石油(9.12,-0.14,-1.51%)中国神华(23.38,-0.54,-2.26%)等国家背景的大股东连续增持,将包括分红制度改革、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退市制度改革以及引入QFII、RQFII 以及养老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等郭氏新政算在内的话,“政策底”在去年年末时便已有所体现,也就是市场所谓的2132点附近。

  另外,A股市场估值也已创出历史新低。据中金估算,年初至今,A股市场的市盈率均值是13.2倍,低于2008年12月份14.31倍的市盈率以及2005年6月份15.5倍市盈率的水平;市净率均值为1.97倍,低于2008年12月2.44倍的水平,表明A股“估值底”也早已出现。

  政策底、估值底、市场底既然都已出现,这在历史上,往往都是最好的进场机会,为什么场外资金就是不愿意进场捡便宜呢?除了吸筹不够,对于那些大资金而言,目前的A股市场肯定还缺乏足以吸引其进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有其他足以影响大盘的系统性不确定性因素。

  这种重大的不确定因素,确实曾经或依然存在。

  比如,欧债危机;再比如,之前市场极为担心的国内经济下滑,只是在中央政府连续推出一系列稳增长的重大措施包括降准降息之后,大家心中才多少有数,估计这一底部或在9月前后能出现。

  还有,一直阴魂不散的国际板。之前,八部委提出正研究推出国际板,让投资者再次惊魂,只是在证监会一位副主席明确表态没有时间表之后,大家才再次放下心来。

  除了上述不确定因素,A股市场还有一个最不确定的因素,那就是规模无常的IPO。除了已经明确排队等待上市的700多家公司外,最令人不安的就是那些冷不防被特批上市的超大型公司。对于一个资金池已经很浅的市场来说,动辄几百亿乃至上千亿的融资,确实已经是不堪承受之重。比如,最近准备上市的中信重工,还有传说中的人保集团。这样的大块头,怎能不让场外资金忧心忡忡。

  这种风声鹤唳般的弱市心态,是非亲历者不能体会的,对于大资金而言,如果没有明确的获利预期,那么,凭什么让他们进场充当解放军?

  放眼整个资本市场,股市绝非唯一的投资渠道,之前的国债、信托、银行理财,现在的私募债,乃至刚刚回暖的楼市,都吸引不少资金参与。某种意义上,股市要与其他渠道争夺资金,必须努力打造自己的优势,创造赚钱效应,这样才能突出重围。

  作为监管者,理论上讲,可以市场化为由,不负责指数的涨跌,甚至放任IPO的肆虐,但同样也要注意公信力乃至良好市场形象的树立。如果任由股市长期低迷下去,到头来,不仅保证不了那些硬性融资任务的完成,而且也不利于市场持续健康成长。毕竟,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才能真正吸引各类资金踊跃参与,才能最终实现股市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作者为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