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轲(微博)
根据《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到2020年,乌梁素海治理总投资将达到86.2亿元,最终目标是使入湖污染负荷在现有基础上减少70%,水质达到四类标准,水生态系统全面改善
位于中国内陆、人少地多的欠发达地区怎样在经济迅猛增长同时,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伴随着产业向西部转移,又如何避免污染接力?这是一个充满争议、错综复杂的问题,至少,今天看来,这些问题很难找到完美的答案。
重新审读今年以来所发生的污染事故,无论是广西龙江镉污染,或是安徽利辛县、涡阳县的有毒废料污染土壤,乃至更早之前的石药集团中润(内蒙古)公司非法排污形成多个污水湖,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发生地都为欠发达地区。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尽管近年来,它的许多城市增长速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也是在这里,除了上述石药污染事件发生地托克托县,在其他一些地区,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仍然不乏鲜活的案例,位于黄河河套地区的乌梁素海便是一例。
5月28日至31日,《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采访,调查发现,昔日内蒙古第二大渔场已变成汇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水池”,20年来,乌梁素海正在上演一曲独特的污染接力悲歌。
乌梁素海成了“尿盆子”
5月29日上午,一场暴雨过后,草原上小草吐翠,空气清新。远处起伏的山峦和草地上,不时有牛羊在散步、吃草。
从巴彦淖尔市往东,车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乌梁素海景区。
刚进入景区大门,本报记者便闻到了空气中散发着的腐臭的味道。走到堤岸边,记者发现,水面上漂浮着塑料瓶等各种各样的垃圾和数不清的死鱼,不少地方泛着白沫。
在不到1米深的水下,龙须眼子菜等多年生沉水植物生长茂盛。水面上到处是一块块的黄藻。芦苇在这里疯长,甚至连景区栈桥木板的缝隙间也钻出一丛丛芦苇枝叶。堤岸上到处是毒性很大的蚊蝇,叮一下,红肿的包几天都消退不了。
在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的圪苏尔核心区,黄藻的面积更大,几乎布满了公路两侧的水面。黄藻是一种生长在湿地的藻类植物,在温度适宜、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时迅速生长蔓延,覆盖水面,对水生植物、鸟类和鱼类等能造成致命危害。
2008年5月,乌梁素海曾出现面积达8万多亩、持续近5个月的黄藻,使核心区域水面被覆盖,水体严重污染,此事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
眼下,除了黄藻外,乌梁素海的大部分水面已经被芦苇覆盖。整个湖区的水质黑而腥臭。据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提供的资料介绍,这里的水质常年都是“劣五类”,不仅不能饮用、浇地,甚至不能接触皮肤。
而这里竟然是被誉为“塞外明珠”的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
长期在当地做环保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博雅文化协会秘书长滑闻学说:“20多年前,乌梁素海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滑闻学告诉本报记者,20多年前,乌梁素海的湖水来源主要是河套灌区各大干渠的灌溉余水(即黄河水)和山洪补给水,不仅水质好,鱼类资源也极其丰富,有鲤鱼、鲫鱼、鲢鱼、草鱼等20余种鱼类,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渔场,每年鱼产量达500多万公斤,其中黄河鲤鱼就占到了一半。
那时的渔民,从湖里舀一盆水就能煮鱼了。但如今,用河套灌区管理总局红圪卜扬水站副站长王文义的话说,乌梁素海就是河套灌区和上游5个旗县市的公共厕所,说的再难听点就是“尿盆子”。
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而实际上,如果仅仅是农业排水,对乌梁素海造成的污染不会很大。
问题就在于,近20年来,包括巴彦淖尔市在内的上游县市,都将自己的生活污水,特别是工业废水排到了乌梁素海中。
据巴彦淖尔市政府委托中国环境科学院等单位编制的《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介绍,“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带来的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退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富营养化和沼泽化趋势严重。”
以2008年的数字为例,当年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2331.2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2256.4万吨,农田排水26700万吨,养殖废水排放2670.1万吨。区域内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高的污染源是工业废水,占总排放量的34.5%。氨氮排放量最高的污染源是城镇生活污水,占总排放量的57.4%,其次是工业废水和畜禽养殖废水。
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已远远超过了乌梁素海的水环境承载力。据当地环保部门测算,2008年污染负荷入湖量分别是总氮2292.65吨、总磷247.36吨,而乌梁素海水环境承载力只有总氮722.3吨、总磷40.9吨。
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公布的另一组数据更为直观:每年进入乌梁素海的水大概是3.5亿到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就有2亿立方米,而乌梁素海的总库容只有3.2亿立方米。
根据巴彦淖尔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至2010年的监测资料,乌梁素海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形势严峻,氨氮超标率为30.3%;底泥污染严重,总氮、总磷和重金属超标,西大滩与东大滩底泥污染最重;鱼类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减少,淡水渔业基地功能逐渐丧失。
发展与环保的巨大反差
实际上,乌梁素海已经变成了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大的污染物存储池。更令人担忧的是,这里的污水还在不停地通过入河河道排入黄河。
据本报记者了解,2004年6月25日,内蒙古河套灌区总排干沟管理局因水位超过警戒线要退水,将积存于乌梁素海下游总排干沟内约100万立方米的造纸等污水集中下泄排入黄河,瞬间造成“6·26”黄河水污染事件。
两天后的6月28日10时,处在下游的包头市供水总公司关闭了黄河水源总厂的取水口,直至2004年7月3日19时45分,包头市黄河水源总厂才恢复取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0多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环保部门在事后查明,此次水污染事件对黄河400多公里河段造成了14天的严重污染,水体完全丧失使用功能。5天的断水,让包头市蒙受经济损失约1.3亿元,给200多万包头市民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则无法估算。
这也是建国以来黄河遭遇的最大一次污染事故,污染源附近的黄河水域80%野生鱼类死亡。
而眼下,乌梁素海的污染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变,“6·26”黄河水污染事件有可能再次爆发。
“如果乌梁素海失去生物吸收、过滤功能,整个河套地区的排水及废水将直接进入黄河,对小北干流、三门峡库区、小浪底库区乃至整个黄河下游的水资源安全将造成威胁。”巴彦淖尔市委书记何永林说。
那么,为什么向乌梁素海排污的这些城市和工厂不设立污水处理设施,让污水达标排放呢?记者在实地采访时发现,尽管当地各级政府有这样的想法和迫切愿望,但眼下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乌梁素海在当地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入湖污染负荷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王光谦说。
据《关于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的咨询评估报告》介绍,造成乌梁素海水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和沼泽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农业排水含化肥量大之外,工业污染是重要原因。
该报告称,一方面,巴彦淖尔市“产业总体技术水平低、粗放型用水模式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造成资源消耗量大、排污水平高”。
另一方面,在工业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污染治理投入不足。编制上述评估报告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指出,巴彦淖尔市“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尚在发展过程中,环保设施不完善,污染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环境保护技术设备成套化与产业化程度较低,综合治理策略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长期延续性”。
本报记者了解到,即便是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也不理想。30日上午,记者在巴彦淖尔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看到,大量泛黄的废水正在往几十米外的渠道中排放,渠道里的水又黑又臭。
正在100多米远的农田里种植西红柿的晨光村村民周飞告诉本报记者,自打2002年污水处理厂投产后,周边的空气就臭得不行。到了前年,地下水也因为有臭味不能喝了。
巴彦淖尔市政府去年1月25日出台的《关于促进全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实施意见》也承认,“各地污水处理厂存在着设备利用率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污水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和效益发挥。
而这些“不足”,与巴彦淖尔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的高速增长形成了巨大反差。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仅“十一五”期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由2005年的176户发展到266户,中型企业由18户发展到41户,大型企业发展为2户。
与此同时,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41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786亿元,增长4.6倍;工业增加值从52.9亿元增加到258.9亿元,增长3.9倍;利税总额从17.2亿元到61.5亿元,增长2.6倍。巴彦淖尔矿产资源丰富,从2002年到2009年,短短7年间,该市矿业总产值就由2.9亿元增加到56.01亿元,增长了19倍。
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区排位中,巴彦淖尔市2004年排在第9位,2008年上升到第7位;从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比重看,2004年为第10位,到2008年上升到第6位。
但由于上马的多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巴彦淖尔市的生态环境也在迅速变坏。该市统计局能源科公布的一份资料称,近年来,巴彦淖尔市高耗能行业投资快速增长,节能降耗压力增大。2011年该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0.4%、84.7%和76.6%,这些项目投产后,将对节能降耗形成巨大压力。
据《关于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的咨询评估报告》介绍,目前巴彦淖尔市农产品(6.82,0.00,0.00%)加工、矿山与冶金、化学工业和电力等“四大支柱”产业都属于污染较严重的产业,污染源按行业贡献值分别为制造业78%,采矿业17%,电力、燃气及水的产生和供应占5%。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低端发展、单位产值排污量大、污染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发展规划忽视环境承载力
在巴彦淖尔采访期间,本报记者曾根据当地人提供的线索,寻找主要的污染源。据知情人透露,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下称“联邦制药”)对当地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空气质量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是当地最大的工业污染源之一。
30日上午,本报记者赶到联邦制药厂区附近的八一乡丰收村,在距离厂区不到100米的地方就能闻到浓烈的酸臭味。今年65岁的村民王贵义曾经当过村会计,他告诉本报记者,原来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但后来,“过来了许多重型污染厂,把这里的环境都搞坏了”。
王贵义的家就在联邦制药的厂房外面,仅隔一条小路。他说:“任何时候都可能有臭味过来,让人喘不上气。家里的门窗都不敢开。”王贵义还向本报记者透露了这样的信息,由于周边大企业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居民不仅喝不上水,就是抽上来了,水也有味不能喝。
30日下午,在八一乡农丰村公路边,大量黑色的渣子被倾倒在农田中,方圆足足有数平方公里,散发着刺鼻的气味。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是联邦制药倒在这里的废渣。
“一刮西风,村里就臭得不行。臭味都是从德源肥业和联邦制药传出来的。”正在田里种葵花的60岁村民张排恩告诉记者,许多村民都反映庄稼产量受到影响,眼睛也容易变得模糊,看不清东西。据他说,这两家企业从来没有给过村民一分钱补偿。
本报记者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关于下达2009年污染源限期治理任务的决定》(临政发[2009]6号)文件中看到,“决定对临河地区重点企业水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进行限期治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联邦制药、巴山淀粉厂两家企业在保障污水设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要汲取全国同行业先进经验,认真开展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有效解决恶臭气体污染扰民问题”。
据巴彦淖尔市环保局介绍,联邦制药2007年投运以来,由于相关环保设施配套不完善,导致生产工艺废气及污水处理站排放的恶臭气味影响了城区及周边的大气环境,群众反应比较强烈。为此,临河区政府和市、区两级环保部门曾先后三次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
时至今日,这些“决定”看起来并未收到多少成效。
“‘十二五’开局之后,各地都在为振兴本地经济描绘宏伟蓝图,巴彦淖尔市也编制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涉及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旅游、采掘等项目,但在规划编制前,都应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这是环保法的要求。”环保部环评司巡视员牟广丰说,环评不是限制区域的经济发展,而是要根据评价区域内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承载能力来科学合理地确定主导产业、生产力布局和经济规模,使经济发展和环境容量、生态承载力相适应。
牟广丰说:“现在一些地方在发展规划中往往是跃跃欲试想进一步加强开发范围和力度,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养护。”
“巴彦淖尔市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排名是中游,势必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乌梁素海的污染治理无疑要增加难度。”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吴晓松认为,地方政府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要找到结合点,更要找到切入点。如果结合点找不到、切入点把握不准的话,发展难以加快,保护也更加困难。
巴彦淖尔遇到的问题,也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其他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多年从事干旱区水环境分析与水污染控制研究的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于瑞宏博士介绍,内蒙古乌梁素海、居延海、哈素海、岱海、黄旗海、查干湖、安固里湖、达里诺湖、科尔沁沼泽地区、呼伦湖等,因接受农田退水,农区地表、地下径流以及生活、工业污废水的大量排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水污染及富营养化的危害,有些湖泊甚至已丧失其基本功能。
本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获悉,《内蒙古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治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去年底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按照这一规划,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治理项目建设期限3年,总投资2974.7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2379.7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95万元。
而根据《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到2020年,乌梁素海治理总投资将达到86.2亿元,其中近期(2010~2015年)投资47.8亿元、远期(2016~2020年)投资38.4亿元。最终目标是使入湖污染负荷在现有基础上减少70%,水质达到四类标准,水生态系统全面改善。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