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空巢老人身心俱伤:引人思索的中国式养老困局

 2012年05月13日 10:42  中国新闻网微博

  中新网5月13日电(邓永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表达丧亲之痛的“风树之悲”,在今时的中国,又注定成为诸多异乡游子最终不得不面对的无奈。西方“母亲节”如今在中国也颇受重视。而在所谓“节日”喧嚣的背后,更引人思索的是“空巢老人”面对的中国式养老困局。

  最不能等便是亲情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和人口流动性的加速,以及生活习俗的改变,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几代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已经一去不返。原来的“四世同堂”、“子孙绕膝”的传统家庭生活模式正在消失,“空巢老人”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我们一生中还能见到父母多少次?”一道看似平凡无奇的亲情计算题曾在网上引发极大的共鸣。很多飘在异乡的网友直言被“看哭”。

  “最不能等的是亲情。”这是很多人的共识,而在现实中,却总难免受到各种羁绊。与“前途”、“追求”、“发展空间”、“工作压力”相比,“尽孝”被一拖再拖。

  而在亲情的另一端,父母却只得独守“空巢”,满怀“子女承欢膝下,共叙天伦”的期待,面临着无人照料、情感难寄、生活孤独的困境,逐渐老去。

  最好的母亲节礼物

  “感恩母亲节,享受幸福”、“亲情不打折”……母亲节前夕,大量类似内容的广告开始充斥着各大商场超市中和网络电商的显著版面。“亲情攻势”已经成为商家行之有效的促销手段。

  母亲节给母亲送礼物,已经成为很多人表达心意的主要途径。特别是飘在他乡,长年不得团聚的年轻人,更是希望通过礼物,略尽孝心。

  这一亲情举动本为人之常情,并无不妥。但也有人担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母亲节购物的火爆,会不会也表明很多人被形式所绑架,送礼变成了一种“例行公事”?

  有媒体据此评论指出,在母亲节这个特殊日子里,情感表达和孝心传递,应当只是强化而非一劳永逸,其只能起锦上添花的作用,功夫还在日常,体现在细微之处。

  当前,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空巢老人现象日益突出,那些独居一室的老人们,对子女的想念旁人很难理解。

  因此,评论认为,在这个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母亲缺的不是物质的礼品,而是情感的礼物她们不需要用礼物来表达虚假的煸情,更需要“常回家看看”的行动,听听她们说“废话”才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空巢”老人的困境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时下许许多多“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每每逢年过节,一家短暂团聚之后,“儿女一走,心就空了”便成为这些老人最真实的心声。

  据民政部统计,中国目前1.69亿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过着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据介绍,缺少精神慰藉将成为困扰中国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之一,这其中既有想念子女的孤独感,也有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的空虚感。与此同时,近年来,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

  而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堪忧。他们通常居住房屋透风漏雨,院落破败不堪,院门房门形同虚设。加之年老体衰,在遇到不法侵害时,缺少应有的防御能力和抵抗能力。故而成为有些不法之徒首选的侵害目标。

  中国式养老如何求解?

  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由于社会化养老机制尚不完善,对失能老人而言,缺乏必要照顾的情况更为突出。“独居老人病死无人发现”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不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

  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头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对于正在变老的父母,“80后”已经开始感受到养老的压力,但办法却不多。社会化养老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这一群体的现实期盼。

  国务院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

  解决养老机构“住不上”的问题,先得补足数字缺口。有专家据此建议,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民间力量参与养老行业。要解决“住不起”的问题,还需引导民办养老院降低过高的价格门槛。

  除此之外,亦有专家直言,要消除“空巢老人”的心病,关键还在子女。因此应将“孝”纳入公民教育之中,这是应对空巢老人养老难题的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