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PE潜入432家公司赚走1715亿元

2012年04月09日 05:20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发行定价实验室、投行实验室研究员 汪江涛/文

  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三高”发行,曾几何时让一众PE“海赚”。新研股份(27.800,-0.30,-1.07%)150.82倍、星河生物(11.950,-0.23,-1.89%)138.46倍、沃森生物(39.880,-0.70,-1.72%)133.80倍,这些让人心惊肉跳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开始像漏气的气球一样,不停地缩小。

  证监会新股发行新规拟定,今后的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不超25%的行业均值上限。虽然此举并非针对“顶端优势”的PE,但对PE投资高回报的打击效应立竿见影。而也有人认为,发行新规解除了股份锁定期限、允许老股转让,实际上有利于PE套现。对此我并不担心,因为发行市盈率控制是此次改革重点,泡沫小了,PE套利的空间也就小了。怎不能不给PE风险补偿吧?

  悄悄进村的PE

  记得亚当-斯密《国富论》里面,有着类似的表述:向土地要财富,要地租收益。这里面有个大的财富观,一是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提供给生产者以基本的物质来源暴涨;二是土地借助级差地租,可以变现、入股,可以资产证券化,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三是“意向的”理解,生产活动要从最基本的资料开始,通过不断的创造和增值,一步一步实现投入收益。

  PE作为一种风靡的资本潮流,最近应该从2006年、2007年牛市那时算起。2008年金融危机后,PE势头有增无减,风头仍一时无两。这里面的逻辑是,实业不好做了,所以转投PE这个“快钱”。到了去年末今年初,随着人们对宏观经济的前景担忧,以及社会融资成本的居高不下,我相信PE即将进入一个拐点。

  说两个故事——

  2009年某券商研究员“下海”,投身炙热的PE。说湖南的一个特种行业物流要找钱,包搞定IPO发审委员,上市在两年内。时至今日,神话已然不戳自破。

  去年一个媒体同行人悻悻地对我说,他3年前投的PE基金清盘了。其投的是深圳某知名二级市场私募主导的PE,当时门槛不高,也就几十万一份子。几年过去,投的项目没几个,而普通合伙人(GP)又太多,开个会人都找不齐,于是乎清盘拉倒。幸好这哥们本金算是收回来。

  PE有着太多的光环,外行看着热闹。但在我与不少企业家交流时,他们对于PE并不感冒。家族企业,资本可以血缘融资,管理可以外部引入,为啥要拿出股份给虎狼之师的PE呢?有兴趣的,不妨看看最近拟上市的两家潮汕企业(广东利泰制药、广东秋盛资源)。

  我突然想,全球市值第一的苹果公司,有无PE?英特尔、微软(微博)、巴菲特的哈撒韦有无PE?卓越企业从来“自恋”,它有着自己的思路和愿景,从不受PE之流的干涉。

  大势明朗,PE也要服务实体经济

  自上而下,今年屡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最近称,造成本轮金融危机公认的教训之一,“就是投行创新过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脱实向虚”。

  杉杉董事长郑永刚,日前有一番关于PE的实诚回答:“现在这种全民都在做PE、做投资,我觉得这个时代可能渐渐的会升级,将来不一定好做。因为这就赶上了原来这一波的创业板,我想创业板将来也会成为历史,这么高的PE的可能性也不太大,还是要价值回归。实业,我觉得还是产业的基础,还是经济的基础,我觉得没有实体经济的话,哪来那么多的投资PE的项目。”

  2008年以来,杉杉的上市股本一直是4个亿,其最高市值119亿,目前市值仅52亿。杉杉的锂电材料,当年很受到股市追捧。但杉杉去年年报显示,其锂电材料毛利率仍然低于品牌服装6个百分点。锂电材料属于杉杉的PE投资,但你可以看到这么多年效果并不怎么样。

  PE大佬、深圳创新投董事长靳海涛日前称:“2011年是PE发展大变化的一年,行业盈利和风险趋势正在从低风险高收益变成低风险低收益,并且有向中风险中收益转化的趋势”。诚哉斯言!所以我对中科招商单祥双所谓“20分钟决定投一家企业”的故事,姑且听听而已。

  新兴行业“春天里”,PE博傻还是玩命

  上市或是放大PE创富效应的“帕累托最优”。本报统计的700多家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具有PE资本背景的公司有432家,PE赚走1715亿。还真是无PE,不上市?

  400多家公司中,PE投资回报倍数在100倍以上的,占比不足10%。多数PE投资上市公司的回报在10倍以内(占比约60%),以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考虑,PE的年化投资收益率并不高。

  我初步总结有几点——

  首先,PE既有博傻也有玩命的资本性质。比如2011年4月主板上市的庞大集团(7.80,-0.22,-2.74%),其发起人PE盛诚企业、英维特、联合信成功地博傻了上市公司。依靠庞大的两度高比例送股,上述3家PE获利倍数应该在200%以上。

  庞大被PE博傻,也有PE被发行人博傻的。比如拟上市公司隆鑫通用,国开金融率领11家民营PE同时同价入股,投资市盈率约12.3倍。前期股市走熊时,慈星股份(30.870,-0.46,-1.47%)录得创业板最低的16倍市盈率。新发行制度下,隆鑫通用作为主板上市,入股PE能否赚回成本都是个问题。

  其次,券商系直投PE,既有撒泼耍横,又有“最后的疯狂”特质。从“保荐+直投”到相互直投,券商系PE始终摆脱不了股份代持的市场印象,从而可能招致管理层更为严格的管控。

  最后,PE扎堆于LED、光电、新材料、生物等新兴行业,势必也将推高这些行业入股门槛,增大公司成本,让公众投资者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