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微”观财经

  【宏观经济】
  
   新闻源: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年报显示,2010年四大行实现净利润超5000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均实现“双降”,资产质量普遍提高。中国金融机构存隐忧 叶檀:财经评论员
   利息收入仍然是银行的收入主流,靠政策吃饭、靠扩大规模取胜的路径没有根本转变。工行利息净收入为3037.49亿元,增长23.6%;建行利息净收入2515亿元,增幅为18.70%;中行利息净收入1939.62亿元,增幅22.08%;农行利息净收入2421.52亿元,增长33.31%。存款准备金率创新高后有受益方也有受损方 李迅雷:国泰君安总经济师
   受益方有好几个:央行,只需支付1.62%低息给商行,又免遭了热钱流入之苦;商业银行,实际息差扩大足以弥补贷款规模缩减的利润缺口;资金掮客,利用关系寻租;地方融资平台,还款利息不增加。
   受损方也有几个:中小企业,借款成本大幅上升;无渠道储户,实际亏损远超负利率。经济转型依托资本市场也是无奈 陈宝存:房地产评论员
   转型依托资本市场也是无奈,毕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有限,特别是浙江的中小制造业由于利润受限等原因,从开始基本靠民间资本启动,这也是这些企业转型艰难的主因。去年年末,到浙江金华、台州、杭州的走访中小企业之行,对他们的难题有了清醒的认识。
   评上评:在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去年的发展备受关注。虽然四大行年报数据喜人,但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是好消息。过度追求资产质量的同时,很可能把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挡在门外。融资渠道的狭窄,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转型难度。而对于利润来源绝对依靠净利息收入的中国银行业来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转型同样任重道远。
  
  【楼市调控】
  
   新闻源:3月31日是国务院要求各城市公布本地区年度房价调控目标的截止日。据统计,在已出台调控目标的城市中,北京是目前惟一提出房价要“稳中有降”的,对此,住建部已于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听取民意,对已公布的房价目标酌情调整。房企在政策打压下转型发展非住宅地产 陈宝存:房地产评论员
   我们不是没有机遇,在严控政策下的一窝蜂搞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非住宅地产,现在基本成了业内共识。但是,上述产业地产,要的是持有型经营,而除了少数企业有融资的能力和融资的低成本,众多的中小房企关注持有型经营的物业形势,主要瞄准的是资本市场的圈钱游戏。中央和地方政府正在博弈房价 朱大鸣:财经评论员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博弈正在如火如荼的上演,地方倾向于松动地根,增加财政收入,而中央倾向于紧缩地根。松动地根却能够降低土地价格,紧缩地根则会助涨价格。但诡异的是,地方政府不希望压房价,而中央政府却希望压低房价。这就造成手段与目的的背离,也是不同层级政府在房地产调控问题上长期拉锯的原因。保障房建设需要长期存在 余丰慧:财经评论员
   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国住房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长期存在,因此,必须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唯利是图的开发商凭觉悟、觉醒和良心去建设没有利润的保障房一时可以,长期绝对靠不住。
   评上评:虽然政策频出,但调控依然有陷入僵局的风险。除了难于解决土地财政的困局,所出台的诸多政策执行不到位,让公众对政府的调控及调控的决心有所质疑也是一个方面。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通盘考虑、细致谋划依然重要。